第(3/3)页 做生意,她真不行,描红画样子,慢慢上手了。 除了给张行之的图样,祝婉也写了不少方子给陈飞蓬。进了太医院,陈飞蓬每天一半时间在轮班,休息的时候就在太医局看书,休沐的时候才能回家和祝婉见一面。 他们亦师亦友,每次和祝婉讨论药方,都有新的体会,结合他平时看书的领悟,他理论知识越来越丰富,就差在病理上多实践。 在太医院轮班,不比在镇上开药铺,能直接接触病人。他品级不低,资历却浅。除了整理文案,就是照顾药材,出诊和会诊都轮不到他。 祝婉笑,“嘴上无毛办事不牢,不要忘了你才16岁。老中医老中医,老以为这经验丰富。等你熬到爷爷的年纪,病人排队找你看。现在何须气馁,趁年轻多多积累,30岁肯定小有所成。” 陈飞蓬被祝婉安慰到了,天天在太医院坐冷板凳,说不煎熬是假的。要不,他休沐的这天就给贫民窟的穷人免费义诊。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,作为一个医生常年见不到病人,业务都生疏了。 祝婉很赞同,平时在太医院值班誊抄病历,空闲看一看医书,每逢休沐的时候就可以实践练习,到时候两人一起去,她懂一些妇科疾病的医治,也缺乏实践的机会。 祝家在京城住了两个月,都想回镇上。最后决定,爹妈待大哥大嫂和小孙女回去。 二哥和弟弟留在京城,二哥跟着张行之天天在外面混。小弟在陈家的学堂继续读书。 祝婉结婚收了很多礼物和礼金,爹娘什么不都肯要,说他们的钱已经足够生活的很好。 陈飞蓬也不要结婚的礼金,他还把自己的积蓄也给了祝婉,不管她拿去做生意还是买地买庄子。 祝婉把大钱都给了张行之,不管他做什么生意,最后换成湖州周边地区的良田给她就行。 祝婉了300两钱在北城平民的地方开了间药铺,请了两位医生坐诊,休沐日陈飞蓬和她一起去免费义诊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