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当老板都是这样的心态,企业文化自然就是赚钱就是成功的导向。 这辈子,她心态不一样,做的行业也不同,不论是工厂和是贸易公司,招收的员工性格大致都是平稳踏实型。 陈志超的姐姐和姐夫也是来找工作的,他们以前在工厂做纺织工。 以前是非常好的工作,这两年效益不怎样,隐隐有走下坡路的势头。 听说弟弟到了这边,工资长了十几倍,他们也想来试试外资厂招不招纺织工,如果可以,干十年攒够钱就回老家。 陈志超当然想姐姐姐夫也在这里,要不就他们两口子,也太寂寞了。 刘桂英上辈子认识一些做纺织的老板,知道他们的成功之路。 现在这个创业的黄金时期,打工有些浪费时间。 陈志超姐姐姐夫都有十年以上一线工作经验,当个生产部的主任完全没有问题。 如果他们愿意,以后自己做事业也有基础。 只是现在的人想法普遍保守,还存在打工攒钱回老家的意思层面。 刘桂英大概和大姑子夫妻介绍了一下,纺织业的现状和前景,包括特区这边未来的发展潜力。 要怎么决定由他们说了算,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,并不是统一标准。 她能做的就是当他们选择打工,她就带他们去最好的单位,有保障的打工赚钱,避免入坑。 如果他们选择以后都就在这里,在这里扎根创业,那她就把自己懂的教给他们,一家人不说两家话。 陈志超姐姐和姐夫考虑了很久都没有下定决心。老家那么多亲人朋友,他们出来打工不觉得,如果是出来扎根,就觉得割舍的难受。 最终二人决定,十年的时间努力赚钱,只要不违法,不违背良心,他们就愿意去做。 刘桂英明白,他们对这里没有归属感,只当是个赚高工资的地方。 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变,但目前,他们的心愿只是赚钱,不谈定居。那就给他们介绍好工作,有人介绍会比没有要好。 刘桂英现在是超英鞋厂的老板,和几个纺织厂的老板有些交集,有一对她上辈子就认识的夫妻,人品不错,值得信赖。 她把大姑子两口子介绍给了那对夫妻,说了些大姑子他们的好坏,那对夫妻看过人之后就接受了。 给他们的工作报酬是每个月工资三千,主管生产线。包吃住,加班双薪,单休,过年八天假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