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378章 是孔雀啊08 余华妈前年38岁时当了寡妇,三女一儿,大的19,小的才9岁。 9413不是不能体谅女人的软弱,也不是不懂农村收彩礼嫁女儿的规矩。 但别跟她扯什么“天下无不是的父母”这种瞎话,对就对,错就错,很多时候父母的做法即便不算错,也不能算对。 只看重儿子,以儿子为命根子,为依靠,这种想法本来就是错误。 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,余华妈这辈子活的没有自我,却还要女儿延续她的老路,明明自己不开心,为何还要女儿去重复她的故事? 要说她不疼女儿?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,别人能别她更疼? 她只是偏心儿子,但不是不疼女儿,或者说她认为把女儿嫁给彩礼更高的人是对女儿更好。 9413不评价彩礼的习俗,她要是男人,一定会努力给自己喜欢的女孩足矣羡煞旁人的彩礼。 如果那女孩的妈要把彩礼给她弟弟读书,又有什么问题? 娶回来就是自己老婆,恩爱一辈子,管她娘家怎么彩礼。 这么说来,余华妈做的不算很对,但真正错的却是那个所谓的大姐夫。 真以为十万块就能买个女人回家虐待了? 要不是后来苏倩出了这笔钱给大姐夫,大姐是没办法拿到离婚证,脱离那个坏男人的。 说起来,也是苏倩婚前婚后都对她们太好,让她们以为苏倩有钱不在乎,她的东西都能随便拿。 9413在琢磨的问题是大姐不嫁给那个坏男人,在他们村再找一个给得起十万块彩礼的男人就能是个好的吗? 如果好男人那么容易找,他大姐也不至于之后四年,一直单着。 自身条件也就那样,接触的人也就那群,还能找个多好的? 怪只怪好男人太少,仅有的那些,又是他大姐接触不到的层面。 9413和余华的妈,在这个问题上是说不通了,当妈的只叫儿子好好念书,其它什么都不用管。 接着再打电话给大姐,大姐的回答更莫名其妙,“听说助学贷款只是够学费,那你的生活费和住宿费呢?你交朋友不要钱啊!” 读大学又不是义务教育,读得起就读,读不起就不读。 谁也不欠谁的,现在有好政策,能够贷款到学费已经是很好了。 还想怎样?从古到今读书都是要付代价的呀,谁给你白读书呢? 老师要工资呀,教学楼要钱建啊,大学又不是义务教育。 大学学费谁出?当然是父母出啊,父母出不起就自己出呗。 余华没爸爸,这很可怜,但是又关别人什么事?他两个姐姐也一样没办法,他妹妹也一样没爸爸。 9413无法像余华那样心安理得的接受姐姐们和苏倩的钱,也不想开挂去得到世间的财富。 而是踏踏实实以余华现有的力量去赚钱。自己赚钱又不丢脸,一直女人的钱才丢脸。 9413很严肃的回答,“大姐,读书的费用本该长辈准备,妈没钱,我自己会赚。姐姐的彩礼钱弟弟一分都不会要。你想嫁给哪个男人,收多少彩礼,我都不会干涉,只愿你婚姻幸福!” 大姐气得哭,弟弟怎么能这么说话,抹杀她一片真心。 9413坚决不接受这种人情,什么为了弟弟读书,姐姐卖身换彩礼? 那和卖肾换手机有什么不一样?这样的手机谁敢用? 不怪余华对家人一直愧疚,觉得欠了她们天大的恩情。 事实呢?大姐到这个岁数就会嫁人,嫁人必定收彩礼,嫁给谁不是余华决定,甚至余华都没有参与讨论的权利。 所以,大姐婚姻的幸福与否关余华什么事? 她婚姻不幸的责任也不该余华来承担。一个巴掌拍不响,夫妻处不好,双方都有责任。 一味的归咎在为了弟弟不得不卖身,是太偏激了,也让余华承受了过重的心里压力。 如果不是余华总是自责,苏倩发神经出十万块给他姐夫赎回他姐?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,我就是为了你才怎样怎样,那么事实呢? 大姐为了余华的学费而嫁给坏男人,根本就说不通! 大姐所谓的付出不过是感动了她自己,并为不幸的婚姻找借口迁怒余华罢了。 如果真心付出,在付出的时候就得到满足和快乐。不情不愿,才一直有怨念。 9413说的清楚明白,不会要大姐二姐一分钱!他们是平辈,姐姐对弟弟的学费从来都没有义务。 至于余华妈,生出来就该准备好学费,没钱生那么多干嘛?人家苏倩父母那么有钱,也是响应国家政策只生一个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