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 蝴蝶-《日月大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沈燕青有些着恼,狠狠地剜了杨波一眼,杨波怂了,赶紧移开视线,杨波尴尬笑笑,“青儿,你今日怎地这身打扮?”

    “今日我带人在附近操练,过来看看,不行么?”沈燕青斜眼瞅着杨波,解下腰间带柄的长刀,有些挑衅的意味。

    这样聊,就聊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杨波想起沈燕青昨日要回府商议南下运粮的事,重开一个话题,问道:“青儿,我记得你爹跟我说过,往年都在月底,今年提前了?”

    沈燕青的长刀在手里掂了掂,说道:“不是提前了,而是推后了。”

    杨波得知,沈家南下运粮有些年头了,最初只是沈家堡自用,剩余的粮食则出售给其他客商。

    这些年北方天灾频仍,来沈家堡买粮食的人也逐年增加,沈家有船,南下运粮方便,生意便越做越大。

    船队南下之前,早早会派人在江南一带收购,今年的收购却不顺利,粮价涨了不说,粮食的量也不够。

    一则沈家的收购量大了,二则今年手寒潮的影响,当地的产量却减少了,粮食变得紧俏,当地的粮商宁愿屯,也不愿卖。

    昨日有人从江南回来,说的正是这个变故,这意味着船队出行要往后推迟了。

    杨波听罢,也皱起了眉头,这么说来,起因还是那场雪?

    一只南美洲的蝴蝶,偶尔扇动几下翅膀,两周后,就可能在北美州引发异常龙卷风,这是蝴蝶效应。

    杨波不知道历史上是否真有那场雪,还是因为他的出现,气候发生了变化,如果是,难不成杨波就是一只引发气候变化的蝴蝶?

    让杨波倍感郁闷的是,事情似乎在变坏,而不是变好。

    民以食为天,乱世更甚,有明一代,江南可是粮食的主产区,在江南都买不来粮食,北方又有天灾,问题就大了。

    “海外呢,比如安南,据说那里盛产大米,沈家没在安南买过粮食?”杨波试探道。

    “沈家的船只到舟山,舟山以南是闵地郑家的地盘。”

    沈燕青所说的郑家便是郑芝龙家族,郑家堪称海上第一豪强,在有明一代,无人能出其右,杨波对明史不甚了了,但郑芝龙的大名,他也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只是知道,却没有什么卵用。

    郑家势力庞大,此时已拥有大小船只上千艘,在福建和台湾都有基地,几乎垄断了大明的海贸,沈家跟郑家,就像蚂蚁和大象,根本不能相提并论。

    杨波一时无言,两人说着聊着,已经来到石庙后院。

    沈一鸣和香儿昨日回沈府过中秋了,午饭是也没回来,杨波留沈燕青在石庙吃午饭,午饭是简单的羊肉火锅,羊肉是周正从梅镇养马场带回来的,新鲜得很,沈燕青的胃口不错,吃了不少。

    吃过午饭,杨波送沈燕青出庙门。

    沈燕青还要去操练,沈府历年来的规矩,有事办事,无事操练,沈府的武装力量大体是雷矬子手下的那帮人,还有一两百沈府的家兵。

    两人出得门来,远远见到有人来,来人乘坐的是滑竿,杨波便知道是苏洛儿来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