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章 绍兴师爷-《日月大明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陆完学原本一早要离开普陀山,前去杭州赴任,他也是在白华庵听到杨波要来的消息,临时起意,决定要见一见杨波这位神奇少年。

    见过之后,那种感觉真是一言难尽。

    因为陆完学急着要赶去定海港的船,两人见面时间不长,也就两炷香的功夫,先不说杨波神奇不神奇,单就此子的言谈举止,乍一见,颇有些痞气,又一琢磨,似乎又不是,总之,大大地异于常人。

    陆完学是新任浙江巡抚,官位可不小,也没见这小子对他有多少敬意,杨波的大话,倒是灌满一耳朵,之后,陆完学便匆匆离去。

    因为太过怪异,陆完学意犹未尽,索性让龚士道留了下来,由头便是要紧跟杨波,直到把那一百支火枪弄到手。

    杨波知道当官的花花肠子多,陆完学定然别有用意,却没有多想。

    懒得去想,爱咋咋的...

    横竖有火枪在手,天下我有。

    任你千条计,我自岿然不动。

    想得多,估计错的就越多,还是不想好。

    龚士道自我介绍是绍兴人,又是个师爷,弱不禁风的文士模样,杨波一听,心下立刻不待见了。

    ‘无绍不成衙’这话,杨波是听说过的。

    据说明清时期,绍兴人满世界做师爷,朝廷各部,各地省、府、州、县的衙门里,都盘踞着来自绍兴的师爷,到了满清,遂成一弊。

    所谓师爷,其实为各衙门主官聘请的帮忙处理刑名、钱谷、文牍等事务的辅佐人员,本身并无官职,师爷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法、钱粮会计,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,就身份而言,是主官自己掏银子请来幕宾,或者谋士。

    大明官员的俸禄是出了名的低,主官自己每年的俸禄有多少,还能请得起幕宾,银子从哪来?

    绍兴人文荟萃,读书人多,但科举难就,幸运儿也就那么几个,落榜的秀才举人们便退而求其次,做起了师爷,一来二去,做师爷的越来越多,同乡同声连气,相互提携帮衬,便形成了绍兴师爷这个极具地域性的群体。

    衙门里的师爷,一个两个是绍兴的,正常,天下衙门之多,里面都是绍兴师爷,显而易见,日久必生弊端。

    龚士道,弱不禁风,一个文人模样的一个老朽,还是个绍兴师爷,自然让杨波的额角出了黑线,心底顿生鄙夷之感。

    杨波又先入为主了,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。

    此时的绍兴师爷做为一个群体,远未成气候,绍兴师爷头脑灵活,手脚勤快,办事能力极强,还出过不少名人,比如明代书画大家徐渭,才气斐然,难得还是个知兵之人,就曾经给时任浙江巡抚的胡宗宪做过师爷,为抗倭献计献策,深受胡宗宪倚重。

    “龚先生对舟山海防,可有定见?”

    杨波试探着问,口气轻慢,多少有些考校的意味。

    龚士道都老成精了,在他眼里,杨波就是个玻璃人,当然知道杨波的心思,却丝毫不在意。

    年轻人嘛,谁还没个轻狂的时候。

    “杨老板算是问对人了。”

    龚士道瞧了瞧杨波,转过头去,眼望大海,捋着胡须傲然道:“老夫跟随陆大人在福建办事多年,海防之事倒也略知一二,不过难啦,我大明海疆何止万里,防不胜防啊。”

    杨波眉头皱起没眉头,心道:‘就这?还略知一二?’

    “海防海防,首先要弄清楚防的是谁。”龚士道回头看着杨波,神色玩味儿:“老夫听说郑家兄弟里的郑芝虎乃是杨老板的结拜兄弟?”

    “想必杨老板一定知晓郑家为朝廷招抚之前,在海上做的是什么行当咯..”
    第(1/3)页